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內德梅耶(Seth Neddermeyer,1907-1988)(右圖)和安德森(Carl D. Anderson)1934年提出假設:具有高度貫穿力的蹤跡是質量在電子與質子之間的粒子的蹤跡。(左圖為安德森與內德梅耶)1936年,他們在宇宙射線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帶單位正電荷或負電荷的粒子,質量為電子的206.77倍,人們以為它就是湯川秀樹1930年預言的介子,稱它為μ介子,后來發(fā)現(xiàn)這種粒子其實并不參與強相互作用,是一種輕子,所以改名為μ子。